
齊魯網 2022-04-16 18:37 發表于山東

4月16日10時許,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搜救人員順利找到返回艙。經過183天的太空飛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順利返回地球。
煙臺籍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順利“摘星”歸來,她把女性力量帶到宇宙、帶到太空,以超凡的本領,勇闖蒼穹、巡游天際,高標準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刷新了中國人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高度。

除了王亞平,山東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堅持和韌勁兒,從來都是認真的,一大批“山東好品”在太空中“出圈”也是實實在在的。從王亞平在太空中展示的煙臺蘋果飛上“天外天”,到齊魯雙星發射升空在業內遙遙領先,再到東方航天港完成一期建設并投入使用……山東的“好東東”一次次走出齊魯、閃耀太空。
中國果業第一品牌:煙臺蘋果
2021中國果品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顯示,煙臺蘋果品牌價值150.34億元(第1位);被煙臺籍航天員王亞平帶上太空、率先進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目錄、獲準籌建首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入選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連續13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
一個個高光時刻,一組組喜人數據,匯聚成一個積淀百年的果業品牌:煙臺蘋果。在神奇的北緯37度線上,于151年的悠悠歲月里,在仙氣繚繞的人間仙境與鮮美至味的人間煙火間,一枚枚“煙臺仙果”從這里出發,走向世界、圓夢太空,飛入尋常百姓家。

煙臺蘋果種植業的發展,帶動了煙臺二、三產業的發展,果品加工、貯運和流通為社會提供了上百萬個就業崗位,形成了以蘋果市場銷售為龍頭,以生產、貯藏、加工和旅游為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帶動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以蘋果為原料的加工企業50余家,圍繞蘋果肉、皮、籽、花等,開發蘋果脆片、果膠、籽油等7大系列100多個加工品種,年加工能力超400萬噸、居全國首位。
雙星齊發!從此太空有了“齊魯號”
2021年4月27日11時20分,齊魯一號衛星和齊魯四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成功進入距離地球500千米的預定軌道運行,這是山東首次發射自己的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

作為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發展創新戰略的重要布局之一,齊魯衛星星座是國內首次采用“天基互聯網+遙感小衛星”模式的創新型遙感衛星應用示范項目,從立項設計之初,各項指標就瞄準遙感衛星領域的制高點。

按照規劃,未來3-5年齊魯星座發展到20顆衛星,衛星之間采用激光互聯,能夠及時快捷下傳數據,實現全球任意地點小時級重訪,省域月度全覆蓋。齊魯衛星項目作為山東產研院產業技術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由空天信息領域知名技術專家雷斌帶隊研發多年,2019年從中科院“連人帶星”引進濟南,山東的空天信息產業迅速崛起成峰。
由于技術門檻和成本高,高分辨率雷達衛星圖像資源十分稀缺,價格昂貴、一圖難求。近兩年衛星制造成本大幅下降,2020年國家也進一步放開了民用分辨精度限制。高分辨率遙感市場剛剛起步,提前布局的齊魯星座抓住了機遇,走在了前列,率先升空運行,全面服務于山東高質量發展戰略。在應用領域,為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普查、農業生產檢測、大宗貿易活動等提供常態化的精準分析,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在輔助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等方面,衛星都是一把好手。
煙臺東方航天港駛向高速發展軌道
位于山東煙臺的中國東方航天港是我國唯一一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母港。目前,航天港一期建設已經投入使用,預計2023年全部達產后,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覆蓋捷龍、長征系列固體運載火箭,逐步形成零部件裝配、部段生產裝配等產品批量化生產能力,成為國內首個產業鏈完備的商業固體火箭研發制造基地。

東方航天港產業新城總規劃總面積34.19平方千米,約占海陽城區的三分之一。以 “一港三區”為基本構架,形成“一心、二軸、三區、多組團”的產業新城空間格局,圍繞“星、箭、船”核心能力建設,培育發展“一個中心、七大產業”的商業航天產業體系,以海上發射為牽引,以提供衛星發射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為核心,打造國內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的百億級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